第(2/3)页 这事儿,还真就麻烦! 胡惟庸懂! 因为话语权以及舆论的引导权,都在士林手里掌握着。 如今哪怕有《大明周报》这么个玩意儿在。 但没了胡大老爷在那儿定鼎,如今的《大明周报》固然销量还是一如既往的往上涨,可实际上的舆论风向,早已默默的开始改变了。 毕竟,人是有立场的,那说话自然就带着自身的立场,他可能不是刻意的,但若是没有人坚持矫正的话,这种偏转会一路持续下去。 可惜最开始时站在那儿做这一工作的胡老大爷,跑路了。 那剩下的事儿,就跟胡大老爷没关系了。 而逐渐失去了《大明周报》这一舆论阵地之后,老朱家在舆论引导方面的能力,愈发的捉襟见肘了。 所以,也难怪朱元璋担心了。 对于老朱这厮而言,他自己乃是十足十的滚刀肉。 名声能好一点固然不错,可若是需要很大的代价的话,他宁愿不干。 可对于自己的子孙,那他就是豁出去都要保住对方的好名声。 这不,知道胡馨月招募士子会影响到老朱家的名声,着急了吧! “这种事儿,是没有办法的!” “两个方面来说吧,其一,从月儿那来说,她作为中宫皇后,执掌皇家这么大一份产业,那必然对于人才是一直短缺的。” “至少在最近这么些年的时间里,这种情况,会一直持续下去。” “因为皇家的产业,扩充起来是非常快的,而内侍、宫女也是有限的。” “而从民间招人的话,,一个能识字、会算数的要求,就拦住了许多人了。” “所以,最终招募到的人手当中,绝对有不少是有功名的。” 说到这里,胡老大爷一脸的淡然。 这种情况,上辈子他其实经历过。 世纪交汇的时候,各个行业蓬勃发展,那时候是真的缺人。 大规模的下海潮,大规模的人材荒,让那些原本向往体制铁饭碗的人才开始涌向了私人企业。 毕竟,你就是再铁的铁饭碗,也得让人吃饱饭不是? 当私企的报酬已经一年顶得人原本十年薪酬的时候,人还能在原本的单位呆得住? 而如今的皇家产业集团,则是反过来了。 说白了,月儿这丫头手里的产业,相对来说,就等于是国企。 而且是福利待遇相比官场拉满了的那种国企。 这里头的内侍,那可都是有品级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