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成裕,那依你之见,我该如何?” 注意到朱宜锋似乎没有什么反应,孙茂林心知其已经猜出其打算的他便说道: “其实办法也简单,一本三国既可。方今之势,既然是三足鼎立之势,那其中两如何汉吴一般,既可成势……” 蹙着眉头,朱宜锋颇为为难的说道: “此事我也想过,可是第一,南京那边是否能够平等待我,这是问题,若是居太平军之下,且不说太平军并无容人之量,说实话我亦没有居其之下的打算;第二嘛,我怕就是走上门去,一听说我当初与杨秀清结下了仇,怕也会遭其记恨,我只担心这三个人头,不一定能化解我与杨秀清之间的怨气啊!” 当然,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顾虑,但并不是全部,实际上,那三个人头,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择,而在另一方面,他已经做好了准备,就在太平军西征时,实在不行,便于九江一带,借助六艘“军舰”的掩护,与其撕杀一番,然后趁胜“求和示好”,当然,这只是一个迫不得已的打算。 毕竟,对于太平军以及杨秀清来说,真正的大敌是满清,而不是自己。 孙茂林拿出旱烟,“托托”敲了两下,点燃深吸一口道。 “第二件事以后再说。先说这第一件事,我给主公出个主意,便有办法化解这些!” “哦?还请成裕教我!” “说起来倒也简单!” 孙茂林“哼”了一声道: “这个居人之下,倒也不是坏事,当年朱洪武不也在刘福通之下,受北地红巾之封吗?可关键不是受不受封,而是受封之后听不听调,主公大可不必在意什么“居其之下”,还有容人之量,主公压根就没有居其之下的意思,那又何需顾及此事?完全可以来个“听封不听调”?” “听封不听调……” 闻言朱宜锋沉吟片刻说道: “这事我也想过,可是,南京那边会同意吗?” “听封不听调”在太平军的历史上倒不是没有,三年后,活动于皖北一带的捻军正是在“听封不听调”的前提下,与太平军合作,但那是三年后,那会的太平天国经历了“天京之乱”之后,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壮大已方声势。 至于现在,他们根本就不需要! “哼哼,南京那边会不同意?主公又岂知现在南京的情况?若那里是铁板一块,自然不会同意,可问题是那里现在绝对铁板一块!” 闻言朱宜锋的眉头微微一跳,猛然醒问道。 “成裕,你是说……现在南京内里诸王已经互相猜疑?” 怎么会这么早? 但在片刻的惊讶之后,朱宜锋立即意识到,这是完全可能的,毕竟很多问题并非是一时突然爆发,而是不断的日积月累后形成的不满,最终,这些不满和猜疑导致了“天京事变”。若是如此的话,没准自己还真有机会! “正是!” 孙茂林点点头,语气轻蔑的说道: 第(2/3)页